查看原文
其他

天地清明,思念正浓丨今天,我们缅怀和追思他们......

肃然起敬的 西北工业大学 2022-07-06

天地清明,思念正浓......

每一年的清明节,师生们都会来到友谊校区的刘海滨、寿松涛、季文美三位先生的铜像前敬献花蓝,缅怀以三位先生为代表的西工大先辈,追思他们为祖国复兴事业鞠躬尽瘁,为我校的建立与发展贡献卓著的感人事迹,学习和传承他们的爱国奋斗精神。


刘海滨先生于1927年1月参加革命,1929年加入红军,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。他经历了第一、二次国内革命战争,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。参加了第一至五次反围剿战斗、二万五千里长征。1936年,他在战斗中负伤,右腿高位截肢,而后调到地方工作。刘海滨先生长期在边区保安处工作,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为战争胜利做出了极大的贡献。1956年,刘海滨先生任西北工学院党委书记兼院长,1958年任西北工业大学党委第一书记,他为学校的发展,学生的成长奉献了毕生精力。刘海滨先生生前虽身患残疾,却痴情教育,生活简朴,为人低调,淡泊名利,逝后也仍如长青之松,化作工大之魂,用精神的余晖照亮学子的前程。


寿松涛先生于1926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。抗日战争、解放战争时期先后任中共县委书记、团长、地委书记、分区政委、淮海战役战场后勤支前总指挥等。1953年,任华东航空学院院长兼党委书记。1955年,寿松涛先生主动请缨带领华东航空学院全体师生员工和家属约5000人毅然西迁,成为西部大开发的先行者和开路人,其恢弘的气魄、大无畏的精神可见一斑。1957年10月,为创建一流国防工业大学,在寿松涛等各级领导的努力和支持下,西安航空学院又与西北工学院合并成立了西北工业大学,使西工大这一所以航空、航天、航海为特色的国防高等学府,深深地扎根在祖国西部的大地上。寿松涛先生的革命精神、爱国情怀、博大胸襟、战略气魄和远见卓识深深融入了西工大的文化,长久滋养着西工大人的心灵。


季文美先生是我国著名的工程力学专家、航空教育家。他于1934年从上海交通大学毕业,后赴意大利都灵大学留学,获博士学位。从1942年起,历任上海交通大学航空工程系主任、总务长,华东航空学院副教务长,西安航空学院副院长,西北工业大学教务长、副校长、校长、名誉校长。先生几十年如一日潜心育人,他精益求精,常教常新,诲人不倦,奖掖后进,以广博深邃的学识,严谨求实的学风教育和熏陶了几代人。同时,先生也开辟了我国航空科技走向世界的道路,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国际上反华逆流涌动的时刻,先生奔波于各国,最终说服理事会,1992年在北京成功举办了第18届世界航空科学大会,有力地提高了我国在国际航空界的地位。先生虽然已离我们远去,但他的教育实践创造了丰富的经验,他的教育思想将永远启迪后代。



长者已逝,风范长存。缅怀先生,更是纪念和传承一种精神,让这种精神深深根植在每一位西工大人的心中,催我们奋进,激我们自新。


而近年来,又有一些先生离开了我们。他们是无私奉献、育得桃李满天下的可亲可敬的师长,他们是心有大我、至诚报国的科学家。如今,先生们音容宛在,而他们的精神,已化作了西工大人心中的灯塔。


2016年4月24日,在首个“中国航天日”,陈士橹先生与世长辞。陈士橹先生是我国航天事业和航天教育的开拓者与奠基人之一,著名飞行力学专家、教育家,中国工程院院士,俄罗斯宇航科学院外籍院士,西北工业大学教授、航天学院名誉院长。他毕生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,始终辛勤耕耘在航空航天科技教育工作第一线,以突出的业绩、高尚的品德、无私的情怀,践行了航天报国的崇高志愿。他“为航天而生,为航天而去”,“用一个甲子的坚守”告诉我们什么才是一名真正的共产党员。2017年5月,工业和信息化部系统追授陈士橹同志为部系统首个“工信楷模”,2017年12月,中共陕西省委追授陈士橹同志为“三秦楷模”。


2018年1月9日,康继昌先生逝世。1959年,康继昌先生担任研制组组长成功地研制了“东风–113”机载计算机的原理样机,作为中国第一台机载军用计算机样机的设计和研制者,他第一次创造了“中国第一”,成果受到周恩来总理检阅。1974年,康继昌先生再次成功地主持研制出机载数字式射击瞄准计算机,并装备部队,以我国第一台机载火控计算机载入史册,第二次创造了“中国第一”。他大学期间就加入了中共地下党,为解放上海做出了贡献,获得“建国功臣”纪念章。


2018年7月30日,周尧和先生逝世。周尧和先生是我国凝固科学与技术的开拓者与奠基人,国际著名物理冶金学家、教育家,中国科学院院士,全国劳动模范,西北工业大学、上海交通大学双聘院士。他长期致力于凝固理论与技术研究,创造了中国铸造界的多个第一,为我国科技事业、工业及国民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。同时,他作为我国科技教育界的一代大师,毕生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,培养了包括新中国第一位铸造博士在内的博士研究生50余名,极大地推进了我国物理冶金与航空教育事业的进步。


2019年2月19日,胡沛泉先生逝世。胡沛泉先生是我国著名工程力学与航空专家、教育家,国家首批二级教授,西北工业大学资深教授,《西北工业大学学报》创始人及主编。1948年,胡沛泉先生放弃了在美国优越的工作生活条件,毅然回国,在1956年又坚决服从组织安排,随华航西迁来到西安,从此扎根西部,默默耕耘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。70年来,胡沛泉先生一直甘为人梯,发现和培养了一大批杰出人才(其中包括数十位洪堡学者);精心打造了《西北工业大学学报》(自然科学版)的特色品牌栏目,1987年《学报》即进入国际工程学术界最具权威性的文摘刊物《工程索引》。


今天,我们一起缅怀先生,也缅怀每一位曾为了祖国的繁荣富强,学校的发展建设无私奉献、忘我奋斗的,已离我们远去的西工大先辈。


他们的精神与风骨已融入了西工大的血脉,也将永远定格在所有西工大人的心中。


他们仿佛一面面旗帜,于战火中屹立不倒,在贫瘠险阻中毅然前行。每当我们回首先辈们的家国情怀、忠诚担当、不懈奋斗,都能在这面旗帜上发现那些从未消逝的风采。



清明时节,我们缅怀先辈,我们也致敬英雄。


就在这些日子,韩国境内10具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终于回到了他们生前魂牵梦萦的祖国。他们是谁?他们是谁的儿子?又是谁的父亲?为何战机为他们护航,为何万人空巷迎他们回家?翻开历史的扉页,瞩目凝视,我们找到了答案……他们,是我们的英雄,我们也许无法一一喊出他们的名字,但我们知道有一个名字早已在人们心里深深镌刻——最可爱的人。


就在这些日子,我们都在悼念31个年轻的生命,他们在扑救木里森林火灾中不幸牺牲。而就在不久前,还有6位年轻人在沁源森林火灾中失去了生命。消防,和平时代最危险的工作之一。然而,总有人矢志坚守,总有人用生命守护人间安宁。他们,是普通人,更是英雄;他们是硬汉,也有柔情。在这个日子,我们泪别英雄,愿他们一路走好。


就在这些日子,我们依然在呼唤他的返航。2001年4月1日,蔚蓝的南海领空暗潮涌动,美国一架侦察机侵犯我南海领空。我军随后派出两架飞机跟踪拦截,美军飞机突然撞向我歼-8II战机,王伟,再也没有返航。18年过去了,81192这串数字成为了我们最深的牵挂,而他的面容,永远定格在了33岁。


就在这些日子,海军航空兵一架战机在海南省组织飞行训练时失事。飞机出现险情后,为避免地面人群密集区出现伤亡,保护更多群众,任永涛、粘金鑫两位飞行员不是自己跳伞逃生,而是选择操纵飞机迫降,牺牲自己保护了更多群众。总有一种离别令人泪湿衣襟,总有一种感动平凡而崇高。


我们多么幸运,生活在一个有英雄的时代。

哪有什么岁月静好,只是他们在替我们负重前行。


“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,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。”今年清明节,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网推出重磅微视频《闪亮的名字》,带领我们一起追忆“中华民族的脊梁”。



即使岁月流转,这些闪亮的名字,依然在感召着我们,激励着我们。

左权早年投身革命,抗日战争爆发后,率领部队取得了百团大战等许多战役、战斗的胜利。1942年,左权不幸牺牲,年仅37岁。

“宁肯少活二十年,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”,王进喜在石油大会战时身跳泥浆池,用身体搅拌泥浆压井喷,被誉为“铁人”。

南仁东用了23年的时间,把一个朴素的想法变成了国之重器,成就了中国在世界上独一无二的项目——“中国天眼”FAST望远镜。

自1986年起,王继才和妻子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,守卫孤岛整整32个年头,把毕生精力献给了祖国海防事业。



今天,请让我们一起,再一次追思先辈们的事迹,再一次缅怀这些闪亮的名字。不忘初心,方能笃定前行。我们缅怀先辈,致敬英雄,就是要将他们的精神变成激励我们前行的强大力量。


传承是最好的纪念,开创是真正的永存!


让我们一起沿着先辈们的路,踏着英雄们的足迹,接力奋斗吧!


版权所有

     文案|党委宣传部,央视网《闪亮的名字》

视频|央视网《闪亮的名字》

     图片|党委宣传部、人民网、环球网、央视网《闪亮的名字》、中国青年报

     编辑|付怡   

责编 | 吴闻川 刘建平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